空气质量一直是许多人非常关心的一项指标,它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不过,市面上的空气质量监测应用,不是功能缺失,就是数据不准。为了更准确地监测空气质量并作出应对,张斌和朋友决定自己写一个,这也是空气质量监测应用「在意空气」的由来。
「在意空气」也在前不久达到了 1000 万用户的里程碑,我们就特地请到了在意空气的开发者张斌,和他聊了聊在意空气接下来的计划,和他在用的工具。
介绍一下你自己
大家好,我是张斌,微博名 @eternity,大学毕业后在大公司做了三年多后端开发, 2011 年底和原同事 @王均XXL 一起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做移动 App 开发,「在意空气」 (原名「全国空气质量指数」) 就是我们的作品,至今已经持续维护了 6 年多。
我个人因为不喜欢北京的环境, 住了 13 年之后举家搬迁到了深圳,目前在悉尼生活。
开发在意空气的初衷是什么,未来有什么计划可以透露一下吗?
2011 年 10 月的时候北京经历了严重的雾霾,那时我的第一个孩子就要出生了,我也就开始格外关注空气质量。
当时手机上提供北京空气质量查询的 App 屈指可数,仅有的几款质量都很一般:普遍缺乏推送、历史数据等功能,我们就自己做了当时的全国空气质量指数。没想到借助于社交网络上的传播,我们的 App 受欢迎程度超出预期,也成为了我们之后工作的重心。
2016 年的时候我们对全国空气质量指数进行了发布以来的最大一次升级,提供全球各个主要国家的数据并更改了 App 的名字和图标,正式走向国际市场。
现在我们的 App 支持 23 种语言,覆盖了 70 个国家近 1.5 万个监测点,并且还在持续增加。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我们还提供了这部分人群更关心的花粉过敏数据,这也是我们 App 的一个特色吧。
未来的计划,仍然还是专注于空气这一块。我们会在继续扩大数据覆盖范围的同时,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提供更为专业的数据与预报服务,比如现在我们就在与维也纳医科大学合作提供欧洲的过敏原数据。此外,我们很快就会推出供开发者使用的 API 服务。
在意空气支持切换不同国家的 AQI (空气质量指数) 标准,能解释一下不同标准代表的含义吗?
空气质量指数计算方式会在不同国家产生不同,原因是各个国家空气质量情况不一致,环境部门会针对本国数据制定相应的标准,来指导民众进行防护。
一些空气质量较好的地区,人们可能对污染更加敏感,因此定义污染对应的阈值会更低;例如当 PM2.5 浓度 24 小时均值为 100 μg/m³ 时,中国标准下空气质量为第三档「轻度污染」,而美国标准下已经到了第四档也就是他们定义中的「Unhealthy」,在不同的标准下各种针对空气质量状况提出的健康建议也会有差别。
提供标准切换功能,就可以方便不同地区的用户选择更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空气质量数据和健康建议。「在意空气在意空气」目前提供 6 种不同的空气质量指数标准,会根据用户所在区域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标准。当然,用户也可以随时手动进行切换。
你们团队都是远程办公,能分享一下远程工作的状态以及一些工具和方法吗?
我们团队目前是 4 个人,分布在北京、深圳、悉尼三个不同的城市,是一个典型的远程团队。
我们每周会使用 Skype 进行语音会议沟通产品的进展和计划,平时用团队即时通讯工具 Slack 来交流,也用它来监控 App 服务的运行状况。Dropbox 是我们用来共享设计素材、资源、合同等的网盘工具,代码则是在 GitHub 上托管。
我们之前也尝试过用 Trello 来管理项目,效果不是太好,感觉太重太繁琐,用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此外我们跟合作伙伴用 Jira 来管理项目进度和 Bug 列表, 当然我们未必喜欢就是了 (谁会喜欢 Jira 呢)。我们每年会有 3 到 4 次出差机会,团队 4 个人会呆上一周当面沟通和一起工作。
其实对于远程团队而言,工具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互相信任:是否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高效沟通和独立工作。所以好的远程伙伴是非常难找的。
作为一个没有融资的独立团队,除了广告你们在商业上还有哪些探索?
作为一个免费应用,广告是我们团队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最近我们也开始尝试与空气质量相关的硬件厂商合作,在应用内可以与镭豆、352 的空气监测器连接,查看它们的最新数据;还能与飞利浦的智能空气净化器连接,对净化器进行远程操控。
感谢飞利浦的信任,我们现在已经成为飞利浦空气净化器官方的手机 App。
此外我们也开始试水电商,在 App 内提供空气污染防护相关的产品购买。
在空气质量方面,还有没有其它 App 或者产品可以推荐给我们使用?
利益相关,我的推荐可能不够客观,但与我们合作的飞利浦空气净化器和镭豆、352 的空气监测器都是非常靠谱的产品。在 App 方面,虽然很不谦虚,但我仍然觉得「在意空气」是在空气质量领域最好的产品。
分享一下你的主屏,挑几个对你比较重要的 App 说说你是怎么使用它们的吧
- iOS 原生 App:Notes 和 Reminders 是我尝试过各种付费效率类工具 (Bear, Things, OmniFocus 等) 之后觉得最顺手的,可能跟个人习惯有关。
- 导航方面 Google Maps 也常用,但更喜欢用 iOS 自带的 Maps, 可以记录停车位置和时间。
- 最近用 Spotify 替换了 Apple Music, 原因是两者曲库差别不是很大,家里还有个 Echo Dot (给娃当玩具),Spotify 的多平台无缝切换实在是太爽了。
- 极光字典 启动快、设计简洁、查询过程流畅,体验胜过许多专业字典 App。
- Day One 从 2013 年就开始用了,至今为止记录了接近 1500 条日记。
- MoneyWiz 记账,跟老婆一起用,监控家庭日常开支。
- Stocard 用来存储各种商家会员卡 (flybuys、Myer、Priceline 等)。
- 听播客用 Overcast,主要听 Accidental Tech Podcast 和 Under the Radar 两档跟工作有关的节目。
- 平时刷 Twitter 还是偏爱 Tweetbot。我知道 Tweetbot 更新频率和对新功能的跟进速度比不上 Twitterrific 甚至是官方客户端,但不知为何,个人更偏好 Tweetbot 的视觉和「手感」,换了另外两家没几天就觉得难受。
除了首页的 App, 通知中心里的 Workflow 也是每天都会用的。尤其是给自己发 iMessage,个人认为是收集、与电脑同步文字、链接、图片甚至是文件等消息最方便的工具。
我们还可以在哪里关注到你以及你们团队的最新动态?
我们团队在社交网络建设上做的不够 (忙不过来啊),官方微博 (@全国空气质量指数App) 更新频率不高,除我以外团队其他成员也不怎么玩微博。
所以…… 暂时先关注我们的 App 和 官网 吧, 希望今年能在社交网络建设上有些突破吧。